推广 热搜: 作文  学习方法  小学  方法  语文  中考  励志  初中学习方法  高考  高中学习方法 

初三月考试题及答案

   日期:2020-12-22     来源:www.zhixueshuo.com    作者:智学网    浏览:775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下面是智学网为您收拾的初三月考试题及答案,仅供大伙参考。  一.积累与运用(共30分,选择题每题2分)  1.下列加点字注音

下面是智学网为您收拾的初三月考试题及答案,仅供大伙参考。

  一.积累与运用(共30分,选择题每题2分)

  1.下列加点字注音、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:()(2分)

  A、虬枝qiú秀颀qú婆挲suō阔绰chuò恹恹欲睡yān

  B、涸辙hé皲裂jūn漪郁yī谄媚chǎn瘦骨嶙峋línxún

  C、禀赋bǐng熠熠yì渚崖zhǔ矜持jīn颓垣断壁yuán

  D、皲裂jūn狡黠jié穷匮kuì哽咽yè锲而不舍qiè

  2.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汇用正确的一项是()

  A.面对每一次月考,大家要维持好的心态,不可以妄自菲薄,也不可以盲目自信。

  B.醉驾者假如在一块车祸面前还不动声色,就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。

  C.这个大桥的设计策略违有桥梁建设的基本原则。

  D.初春,乍暖还寒。他身着冬季服装,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,仍然感觉不寒而栗。

  3.下列句子中没语病的一项是()

  A.在备战中考的过程中,大家不可以缺少的,一是自信心不足,二是学习技巧不当。

  B.通过拓展地震安全知识教育活动,使同学们增加了自我保护的意识。

  C.能否坚持拓展文体活动,是能否提升九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要紧保障。

  D.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试题中问题的情景。

  4.下面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,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()

  ①比起每件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,刘邦更了解用人之道。

  ②刘邦比起项羽几乎没什么优势。

  ③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,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臣下。

  ④相比力拔山河的项羽,刘邦既没武勇,又缺少主张,对平天下的哲学又知之甚少。

  ⑤秦末,刘邦项羽相争。

  A.③②①④⑤B.⑤③①②④

  C.⑤②④③①D.③⑤①④②

  5.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()

  A.阴历中秋节为中秋节,又称团圆节,主要风俗有赏月、祭月、观潮、吃月饼等。

  B.古时候对于不一样的朋友关系有不一样的称谓:情谊契合、亲如兄弟的朋友叫“刎颈之交”,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“患难之交”,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“君子之交”。

  C.古时候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,如子为鼠,未为羊,酉为鸡,亥为猪。

  D.在二十四节气中,小满、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状况,惊蛰、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。

  6、综合探究:(4分)

  阅读下面的故事,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。

  动物园近期从海外引进了一只极其凶悍的美洲豹供人观赏。为了更好地招待这位远方来的贵客,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天天为它筹备了精美的饭食,并且特意开辟了一个不小的场地供它活动和游玩。然而它一直闷闷不乐,整天无精打采。或许是刚到异乡,有点想家吧?哪个知过了两个多月,美洲豹还是老样子,甚至连饭菜都不想吃了。眼看着它就要不可以了,园长惊慌了,连忙请来兽医多方诊治,检查结果又无甚大病。万般无奈之下,有人提议,不如在草地上放几只美洲虎,可能有的期望。原来大家无意间发现,每当有虎经过时,美洲豹总会站起来怒目相向,严阵以待。果不其然,栖息之所有了美洲虎的加入,美洲豹立刻变得活跃警惕起来,又恢复了昔日的威风。

  。

  7、综合性学习:(6分)

  在国内古时候历史长河中,过去出现无数风流人物。陈涉仰天质问“王候将相宁有种乎”,揭竿而起;诸葛亮“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”,成为智慧的化身;李白“斗酒诗百篇”……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,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。知道这部分过去在历打造功业,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,将使你找到前进的动力。

  为此,九(1)班拓展了以“话说千古风流人物”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。

  活动一:“等闲识得东风面”,识名人雅号。请写出下列雅号所代表的人物:(2分)

  (1)诗圣----(2)易安居士----

  活动二: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。(1分)

  (3)

  活动三:从下列人物中选出一位你最喜欢的风流人物,并说说喜欢的缘由,50字左右。(刘禹锡、曹操)(3分)

  (4)我喜欢,缘由是。

  8、诗词默写(5分)

  (1)《使之塞上》中描写边塞雄浑风光的句子是:。

  (2)《鱼,我所欲也》一文中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:。

  。

  (3)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“以人为鉴,可以知得失”,由此大家可以想到《论语十则》中孔子的:

  。

  (4)《浣溪沙(一曲新词酒一杯)》中被后世誉为“奇偶佳联”的名句是:。

  (5)孔子曰“苛政猛于虎也”,表现了他对残酷统治的不满。这一意思,柳宗元在《捕蛇者说》中表述为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  9、名著阅读

  (1)(作者)写的《水浒传》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,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。小说表达了大家对平等与每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,所以美国女作家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“四海之内皆兄弟”。

  (2)柴进亲自举杯,把了三巡,坐下叫道:“且将汤来吃。”吃得一道汤,五七杯酒,只见庄客来报道:“教师来也。”柴进道:“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,快抬一张桌来。”A起身看时,只见那个教师入来,歪戴着一顶头巾,挺着脯子,来到后堂。A寻思道:“庄客称他做教师,必是大官人的师父。”急急躬身唱喏道:“A谨参。”那人全不睬着,也不还礼。A不敢抬头。柴进指着A对洪教头道:“这位便是……,就请相见。”A听了,看着洪教头便拜。那洪教头说道:“休拜,起来。”却不躬身答礼。柴进看了,心中好不快意!

  以上语段中A人物是水浒英雄(人名),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性格特是。

  二、阅读(共40分)

  (一)古诗文阅读(16分)

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

  杜甫

  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.

  却看老婆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.

  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.

  即从巴峡穿巫峡,便下襄阳向洛阳.

  10、“漫卷诗书喜欲狂”这一句运用了的描写办法,表达了作者的心情.

  11、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?

  。

  

  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.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;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.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,万钟于我何加焉!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者得我与?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宫室之美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妻妾之奉为之;乡为身死而不受,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;是亦不能已乎?此之谓失其本心.

  公孙仪

  ①相鲁而嗜鱼,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.公孙仪不受.其弟子谏曰:“夫子嗜鱼而不受者,何也?”对曰:“夫唯嗜鱼,故不受也.夫即②受鱼,必有下人③之色;有下人之色,将枉于法;枉于法,则免于相,虽嗜鱼,彼必不可以常给我鱼,我又不可以自给鱼;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,虽嗜鱼,我能长自给鱼.”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.

  ①公孙仪:春秋时鲁穆公的相.②即:倘若.③下人:迁就他人.

  12、讲解下列加点的词.

  蹴尔而与之

 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

  一箪食,一豆羹,得之则生,弗得则死.

  夫子嗜鱼而不受者,何也?

  14、文“此之谓失其本心”中的“此”指代什么?

  15、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看法?

  16、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剖析,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?

  17、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.

  (三)议论文阅读(共8分)

 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

  ①海水容纳百川,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,却从不居功。清风飘送鲜花香,雨水润物无声,这温顺敦厚的自然一直厚德载物,却又不事张扬,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。那样自称万物灵长的大家,更应该掌握不以自我为中心。

 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,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。所谓“*者迷,旁观者清”就是这个道理。只有跳源于我,才能认识自我。“天朝上国,物产丰盈,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”,正是清朝常常以“天朝上国”自居,闭关锁国,没认识到自己各种弊病,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。后人再看历史,无不扼腕叹息。因此跳源于我,并审视自我,才能认识自我,并健全自我。

 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,就要有谦和的姿态。北大校长、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,一看就是几个小时,不恼不怒,反倒用一句“没关系”解决了那名新生的不安。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,非常多商家都和她握手。有人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,肯定会膝盖微弯,蹲到和他们一样的高度,眼神平视地和他们握手。那天地总共蹲了八十几次。日常,有的人一直以自我为中心,对每一个人都维持一种“高姿态”,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。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如此的人,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,更显高贵。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,都需要掌握尊重他人,不以自我为中心,维持自己的风度与姿态。

 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,还要掌握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,而不单从自己出发。可能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,是舞台的焦点,可是,在一个农民眼里,你只是个一般的人,远不及他的庄稼要紧。可能你正逼着我们的小孩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,殊不知在他们眼里,蓝天、白云、草地、游戏才能构成最好看的的童年。所以,在其他人眼中你不肯定耀眼,你要用他人的见地看到我们的卑微。在小孩眼中,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,所以你要以小孩的见地去帮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。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,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。

 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,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。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“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。师法自然,小草的坚韧,大树的昂扬,细流的执著,大海的宽容……都会给大家有益的启示;师法大师,圣贤的哲思,大儒的风范,永远是大家追随的目的;师法凡人,芸芸众生里有非常多一般人更值得大家学习。“当代雷锋”郭明义,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,几十年如1日;最好看的女教师张丽莉,不考虑个人安危勇救学生……这部分平民英雄在日常所展示出的人性光辉,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,其实大家每一个人都是在持续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。

 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,你将了解众生平等,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、一片落叶,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。

  18、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、最简明的一项是()(2分)

  A、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,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

  B、不以自我为中心

  C、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

  D、大家应该掌握不以自我为中心

  19、选出最好作为③段和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()。(2分)

  ①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——《论语》)

  ②所有真的的和伟大的东西,都是纯朴而谦逊的。

  ③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——《沦语》)

  ④走我们的路,让其他人去说吧!——但丁

  A、③①B、③④C、②①D、①③

  20、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办法?有哪些用途?(4分)

  (四)记叙文阅读(16分)

  放下是的拥抱

  ①过去的初中,我是她的班主任,而她和我,却对抗了两年,在她黑色封面的日记本里,我是第一个被她写进“死亡日记”的人。

  ②怎能忘记,刚刚进入七年级的她,瘦瘦高高,脸上写满了朝气、快活与新奇,虽坐在不起眼的角落,却仍能引人注目。她的妈妈文化水平不高,对小孩满是让人感动的期待,七年级上学期就如此顺利地结束了。

  ③经过整整一个漫长的暑假,我再一次迎接到的却是一个穿着时髦、傲气十足与满脸不屑的她。由于交友的不慎,她开始厌烦学习,谈论一些不该谈论的话题,甚至在每天必穿的校服上,也写满了偶像明星的名字和不堪入目的脏话。下课铃一响,她和几个不好的同学就匆匆离开教室,找一个显眼的地方闲聊或打闹,女生的那份矜持与文静,已经离得远远的了她。

  ④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苦口婆心地把她留在办公室,试图用老师的真情打动她,她和我一样流下了感动的泪水,但第二天仍是我行我素;我无奈地找家长谈,家长更是无可奈何。就如此,日子一每天地流逝着,每一节课,我都强迫自己投给她鼓励与期盼的目光,每每得到的却是抵触与不屑的冷漠。我也曾歇斯底里地想硬性拆散她们,最后得到的是她们的仇恨。

  ⑤九年级上学期的一天,我无意中看到了她的黑色封面的日记本,那个时候正时尚黑色死亡日记,我被赫然地写在了首页:被写进这本日记的人,都将死去。那个不断阻止我交友的女性,是第一个被诅咒的对象,她将第一个纳入我的日记……初见此页,我眼前一片昏黑,愤怒、委屈、辛酸,种种说不出的情感交织在一块,撞击着我的心扉,整个五脏六腑好像都要炸开来……良久,我心灰意冷地合上这本让人恐怖的黑色日记,走出教室。将来的几天里,我什么都没说,只是精神恍惚,努力地做着自己该做的所有事情。

  ⑥偶尔抬眼却好像感觉到两道充满担心与愧疚的目光。是她,她可能感觉到了什么,下面的日子,她的穿着有了细微的变化,衣服的符号也在日渐降低,看书的时候多了,三五成群的打闹少了,作业也开始规范起来……她的变化令我欣喜若狂,“死亡日记”的事,也顷刻间在脑海中消失了。将来的日子里,我依旧时时关注着她的言行,每一节课仍投以鼓励和期盼的目光。

  ⑦九年级下学期,有同学和我探讨问题或议论某些话题的时候,我开始瞥见她站在旁边的身影,她偶尔也参与进去。我时不时还会收到一两封不署名却充满关爱的信,从小而娟秀的字迹中,我断定是她写的,但我仍然像当初的日记一样,秘而不谈。

  ⑧指尖的日子宛如跳跃的精灵,等不及我挽住它的臂膀,九年级毕业的日子如期即将来临了。她也终于在自己最后的努力下,如愿考进了一中。

  ⑨毕业那天,我在学生满含热泪的拥抱中结束了三年师生相伴的日子。那一刻,我又触碰到了那热切而又愧疚的目光,看到了想走上前又犹豫不决的身影,我仍是含着泪水对她笑着鼓励她,但她最后并没挤到我的面前,只是远远的站着,

  ⑩分别将近两年,我一直没她的消息。偶然在菜市场,听到熟知的叫声:“刘老师!”我急忙回头,是她的母亲,这位母亲热切地抓着我的手,眼眶盈着泪花,“刘老师,太感谢你这三年对小孩的不放弃。小孩知晓,她过去的不懂事,特别是你曾保守的那个秘密。毕业时,她特别想与你拥抱,直到目前,就由于那份愧疚,她不敢……”

  听着这发自肺腑的诉说,我的心灵重重地一颤,每一个小孩都在经历着成长,成长不应该伴着永远抹不去的伤痕。放下吧,小孩,放下是对老师的拥抱。

  (作者:刘淑贵有删改)

  21、阅读第④-⑨段,理清“她”对“我”从“对抗”到“接纳”的心路历程,用概括的词汇填写下表。

  “我”的行为(1)硬性拆散她们保守秘密无声鼓励与期盼(2)

  “她”的情感抵触、不屑

  仇恨诅咒(3)(4)愧疚、感谢

  22、细读课文,完成下列题目。(共8分)

  (1)结合上下文,研读第⑥段画横线句子加点的词汇,你觉得“她”“担心”什么?为何“愧疚”?(4分)

  偶尔抬眼却好像感觉到两道充满担心与愧疚的目光。

  (2)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成效。(4分)

  指尖的日子宛如跳跃的精灵,等不及我挽住它的臂膀,九年级毕业的日子如期即将来临了。

  23、文章标题“放下是的拥抱”好在哪儿?文章结尾处“每一个小孩都在经历着成长,成长不应该伴着永远抹不去的伤痕。放下吧,小孩,放下是对老师的拥抱”有着深刻包含的意思,请谈谈你的理解并结合实质说说感悟(4分)

  三、写作(共50分)

  24、请在第⑨段画横线处作一个“她”的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(10分)

  需要:(1)至少运用一个比喻句;

  (2)符合上下文情境;

  (3)不超越150字

  25、请以“美在身边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。(40分)

  需要:(1)不少于600字;

  (2)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、班名、校名;

  (3)不能抄袭本考试题目卷文段。

  1、C;2、A;3、C;4、C;5、B;

  6、角逐,能使大家维持旺盛的生命力。

  7、(1)杜甫;(2)李清照;(3)略;

  (4)曹操,字孟德,三国时期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。他在《龟虽寿》中的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;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中表明他人老志不短。他他有勇有谋,还有“志不短”的精神,几乎把所有英雄的特征全部包揽。

  刘禹锡,他被贬在外,“二十三年弃置身”却还唱出了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”的千古绝句,流芳百世,他虽然被贬,但却可以用乐观的态度看待所有,被人受益匪浅。

  8、(1)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
  (2)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;

  (3)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
  (4)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

  (5)素质赋敛之毒甚似蛇者乎?

  9、(1)施耐庵,官逼民反,赛珍珠;(2)林冲,谦和忍让或谦恭有礼。

  10、动作或神态,喜悦。

  11、归心似箭(急切)的心情。

  12、用脚踢,特别喜欢,非常喜好。

  13、(1)一碗饭,一碗汤,得到这部分就能活下来,得不到就得饿死。

  (2)先生喜欢吃鱼却不同意(其他人送的)鱼,为何呢?

  14、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。

  15、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。

  16、公孙仪是个着重防微杜渐(清醒自律)、清正廉洁的人。

  17、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的面前怎么样抉择的问题。

  18、D;19、C;

  20、举例论证例举清王朝不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(或以“天朝上国”自居),而日益落后于世界的事例,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证明了“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做世界的中心的时候,你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”的看法,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。

  21、“我”(1)苦口婆心的教育,(2)含泪笑着鼓励,“她”(3)担心愧疚,(4)默默关爱。

  22、(1)担心老师公开‘死亡日记“的秘密,担心我们的诅咒灵验。为老师的宽容和谅解,也为自己以前的不听话、抵触、仇恨、诅咒的行为而感到愧疚。

  (2)运用了比喻、拟人的修辞手法,既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时间飞逝,又体现了“我“对学生的不舍。

  23、(1)设置悬念,激起读者阅读兴趣,结尾揭开悬念;(2)寄寓老师的期望,升华中心,突出老师热爱学生、宽宏大度的出色品质。围绕“放下“来谈,言之有理即可。

  24、25写作(略)

 
标签: 初中三年级
 
更多>智慧教育相关文章
考试报名
推荐图文
推荐智慧教育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
学知猫-成人高考,自学考试,会计职称,中小学教育培训